繼Facebook、Twitter後,新浪微博(t.sina.com.cn) 是社交媒體的新寵兒。跟大家一樣,我都有湊熱鬧開了帳號(t.sina.com.cn/winyancheung),歡迎大家關注我(即twitter的follow,Facebook的add as friend)。
同好多人一樣,起初我對它有點困惑,面對跟Twitter一模一樣的UI,卻有很多國內式名詞「點擊」、「防打擾」、「模板」...頓時覺得自己像老外,一點中文也看不懂。但,好歹社交傳媒人總不能給它嚇倒,即管玩一玩。
相處一段時間,我愛它即時看上載的圖片,不像Twitter一樣,另外開twitpic的連接。喜歡有機會跟藝人/名人溝通,相信在Facebook大家不會瘋狂地關注某藝人。儘管我總懷疑這些名人借用假手答tweet,同時又question,為何他們會如此公開他們的行蹤? 如周秀娜吃了幾多碗芝士撈丁...當然,當中都有好「摺」的藝人,一星期也不會發超過一個微博。
有愛自然有恨—其實用不上「恨」字,卻是一個怪現象。那些名人總喜歡擺出高高在上的姿態,「我將關注人數控制在40人以下」、「第x人會獲得本公主親自關注」... 我想說「謝了!要是獲得你的垂青,我要去酬謝神恩嗎?」對,我的粉絲中沒有名人,因為我已經早過了追星的年紀,加上曾經跟名人交手,他們當中不乏囂張無禮之輩,我抱著只可遠觀的態度。
微博有別於Facebook,Twitter,總喜歡標籤認證—V。最初,V的設定是讓著名的博客推動更多人登記。奈何同時設定「草根」類別,為什麼中國人總要弄出一套階級觀念? 當然名人跟藝人,不論大紅大紫,還是半紅不黑的暗星,這個V隨之而奉上。其他博客呢?管你是新手博客,還是坐數萬pageview的,出盡九牛二虎之力,提交畢生證明文件,差一些要出動太平紳士的endorsement,不知就裡的,還以為申請移民手續。 但,事情總是這樣,跟國內文化一樣,總可以「行後門」的捷徑,靠關係取得這個V。要是這樣,為何當日擺出這個門檻?是汲客,還是趕客呢?
話誰如此,香港人比國內同胞幸福,我們可以透過Facebook、Twitter,隨時隨地分享周遭的事情;對政府謬政,發表自己的意見。而微博的誕生,為兩岸三地博客設了窗口,互相交流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